馬瑞燕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前。兩會本報記者李聯軍攝
全國人大代表、線代心愿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生物安全系主任馬瑞燕的表委把貧資料袋里,保存著一份有關學生學費、員履生活費的職記詳細資料。她調研得知,困學涉農專業大學生有不少來自農村貧困家庭,兩會他們成績優秀卻因為付不起學費,線代心愿只能先賺錢養家,表委把貧把考碩考博、員履深造學習的職記愿望埋在心底。所以,困學來北京參加“兩會”之前,兩會馬瑞燕收集整理了一份詳細情況,線代心愿碩士生、表委把貧博士生學費多少、獎學金多少、日常開銷多少……,這些都成為馬瑞燕開展調研、提交建議的重要參考。
馬瑞燕把這些貧困家庭學生和家長們的心愿帶到了“兩會”:“希望國家更重視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減免或幫扶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學生碩士、博士學費,特別是涉農專業的學生?!?br/> 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馬瑞燕一直在為培養涉農專業人才呼吁。她說:“我曾委托涉農高校做過一份統計,發現學生中有70%來自農村,30%來自貧困家庭?!边@些貧困家庭有的靠幾畝地、有的靠一群羊生活,最差的甚至家里的桌子四條腿都不全,一面還靠磚塊支撐,讓這樣的家庭湊足研究生、博士生每年8000元至1萬元的學費幾乎不可能。雖然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以申請國家獎學金,但每年10個月、每月600元到800元的獎學金也難以滿足基本生活,而且,獲批國家獎學金的比例也不是很高,所以,各個高校涉農專業碩士、博士招生普遍出現招不到、招不滿、招不到專業對口生的現象。
“這幾年,我一直努力讓更多人關注涉農專業貧困家庭大學生、研究生,因為他們的成長成才和農業、科技、創新、扶貧等國家大政方針緊密相連,解決了他們求學的后顧之憂,對貧困地區的發展來說可謂一舉多得?!瘪R瑞燕多年帶學生,得知農村家庭出身的農學學生,與土地、農作物、樹木、昆蟲等有天然的親近感,也能更快適應常年野外試驗的辛苦,對創新與改變有強烈的渴望,在條件艱苦的農學專業、涉農領域研究中更能堅守得住。
馬瑞燕建議:公共教育投入要向中西部和邊遠、貧困地區傾斜力度,擴大重點院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減免貧困農村家庭學生學費,特別是涉農專業學生學費,增加涉農專業學生國家獎學金比例和數量,讓寒門能出學子、多出貴子。
“作為涉農專業的老師,我要站在更高層面為農業發展、涉農人才培養爭取權益?!瘪R瑞燕說,自己以前只專注科研和教學,現在改變了許多,不管在本校還是外出交流,都會不自覺地和學生們多聊一會,了解他們的想法、困難、需求。
本報記者 尚慧輝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