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寺位于南京市境內,雞鳴間年雞鳴是寺開寺開當地知名度最高的寺廟之一,這里每年都會吸引周邊地區以及大量外地游客前來禮佛祈福,放時放而且每年春季的雞鳴間年雞鳴櫻花更是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慕名前往,下面給大家分享詳細的寺開寺開介紹。
雞鳴寺現在恢復開了嗎?
目前還處于關閉狀態,放時放由于是雞鳴間年雞鳴游客和人員聚集較密集的地方,這樣還沒有對外開放,寺開寺開所以大家還需要等到官方通知。放時放
雞鳴寺簡介
雞鳴寺位于北極閣的雞鳴間年雞鳴東北麓,是寺開寺開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放時放“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雞鳴間年雞鳴美譽,是寺開寺開南朝時期中國南方的佛教中心。
至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放時放明太祖朱元璋命崇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上重建寺院,新寺占地一百余畝,香火鼎盛,這座南朝古剎又重現異彩。
據說皇后馬娘娘及各大臣眷屬也常來雞鳴寺敬香,為此特開鑿了一條進香河,直至山門,雞鳴寺由此名聲大振。
明代以后,由于年深月久,雞鳴寺日益衰敗,寺廟建筑在戰火中數毀數建,但規模日益縮減。清朝康熙年間曾進行兩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門??滴跄涎矔r,曾登臨寺院,為古剎題寫了“古雞鳴寺”大字匾額。
乾隆十五年(1751年),為迎接乾隆皇帝和太后南巡,重建了憑虛閣,閣內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
雞鳴寺的觀音與眾不同,是一尊面北而望的倒坐觀音像,為何這里的觀音北向倒坐?佛龕上的楹聯一語道明:“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雞鳴寺從此又稱為觀音樓。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兩江總督張之洞為了紀念好友及學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在雞鳴寺殿后建豁蒙樓,名字取自當年楊銳反復吟誦的杜甫名詩:“君臣上論兵,將帥暖燕蘇。朗詠六公篇,夏來豁蒙樓?!被砻蓸俏挥陔u鳴寺最高處,現已改建成雞鳴寺百味齋。
民國三年(1914年),寺僧石壽、石霞在豁蒙樓旁增建一樓,取其古意,名為景陽樓。從明清以來古雞鳴寺逐步形成為香火道場,一直持續至解放后。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為了保護名勝古跡,決定重建古雞鳴寺,將其恢復到明末清初的建筑規模。
新雞鳴寺于1983年動工建造,經歷數年,建成大雄寶殿、毗盧寶殿、觀音殿,修復了施食臺、老山門,又建了新山門。
大雄寶殿和觀音樓內供奉兩尊泰國贈送的釋迦摩尼和觀音鎦金銅坐像,并塑觀音像三十二尊,供奉于殿內,佛像工藝精湛,造型莊嚴生動,佛光習習,滿殿生輝。
1990年雞鳴寺重新建造了一座七層八面的藥師佛塔,塔高44米,斗拱重檐,銅剎筒瓦。寶塔南面正門上額題“藥師佛塔”四個大字,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手跡,北門門額匾額上鐫刻“國泰民安”。
塔內供奉有藥師佛銅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宮,1972年由趙樸初向國務院提請、經周總理批準送給南京靈谷寺,靈谷寺維修時,將該佛像暫存市文管會,藥師佛塔建成后,從文管會迎奉于塔內。
塔內每層中間還有四個佛龕,為明代金絲楠木雕,原為北京中南海舊物,每個龕內供奉有一尊藥師佛像,共24尊。
此外,雞鳴寺東還有一口古井,相傳為古胭脂井。隋開皇九年,隋文帝發兵滅陳,隋軍攻入臺城之時,陳后主與其妃張麗華、孔貴嬪藏入胭脂井,后被隋兵發現成為俘虜,故又名辱井。據《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記載,胭脂井原名“景陽井”,在臺城內,后掩沒。
后人為了銘記陳后主的教訓,便在法寶寺(今雞鳴寺)側再立胭脂井。宋朝進士曾鞏寫了《辱井銘》,書篆文刻于石井欄之上,曰:“辱井在斯,可不戒乎?!蓖醢彩苍谶@里留詩一首:“結綺臨春草一丘,尚殘宮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沉亦可羞?!?/p>
今天的雞鳴寺已經從香火道場逐步轉為尼眾學修道場,寺內尼眾佛學院為江蘇首創。雞鳴寺集山、水、林、寺為一體,環境十分幽雅。雞鳴晚鐘是玄武十景之一,雞鳴春曉則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從雞鳴寺到和平門之間還有一段頗為美妙的櫻花路,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櫻花盛開,如雪如云,蔚然一片,十分壯觀,襯托著古雅的雞鳴寺,顯得格外有韻味。
每當這時,游客紛至沓來,賞花、進香、游景、品雞鳴寺素齋,成為南京城春天一道靚麗的風景。